金沙js9线路中心(中国)公司官网

科技要闻

科技要闻

您的位置:金沙js9线路中心  科技要闻

【成果快讯】原载于《科技日报》杂草防控技术给稻田开出“绿色药方”
发布时间:2025-09-30

◎本报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刘雨辰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等专家来到浙江省杭州市。“稻田草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的多项研究成果在此应用后,已展现出显著成效。

  随着农村优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水稻种植方式已从传统精耕细作转向轻简化的直播或机插模式。“目前杂草测不准、控不住、成灾重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大科学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爱宏说。此外,长期单一使用化学除草剂导致杂草抗药性急剧上升。数据显示,我国稻田杂草抗性发生率高达90%,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极大挑战。

  在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丁家庄村的试验区,记者发现,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田块水稻长势良好、杂草稀少;而对照区稗草、千金子和耳基水苋等抗性杂草呈现爆发生长的态势。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霞介绍,通过杂草抗药性分子检测及水稻与抗敏杂草种群间生长速度差异的研究成果,团队研发了稻田抗性杂草早期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它不仅可实时动态监测稻田抗性杂草的发生情况,还可及时制定精准防控技术方案,让杂草调查、抗性杂草监测技术以及精准选药方案全面迭代升级。

  在临平核心示范区,中国水稻研究所杂草研究团队展示了创新的“寸水管理+除草颗粒剂”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液剂喷施的局限,转变为以膨润土为载体的颗粒除草剂,具有精准用量、方便适用、无飘移等优点,防效超过85%,显著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项目团队介绍,按传统除草方式,临平核心示范区种植大户每年需用药4次,累计成本在200元以上,而采用新的颗粒剂技术后,施药次数将减至2次,成本降低约50%。

  柏连阳认为:“观摩现场展示的新技术不仅是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更是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体现,为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该套抗性杂草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目前已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示范达千亩以上,除草效果超过85%,预计明年将在长江中下游多个水稻主产区扩大推广面积,为我国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注入科技新动能。

原载于《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stdaily.com/statics/technologysite/index.html#/homeisDetail=1¤tNewsId=12868d2ddb154a3ea6e576fd0f4fa223¤tVersionName=%E7%AC%AC07%E7%89%88%EF%BC%9A+%E6%88%90+%E6%9E%9C¤tVersion=7&timeValue=2025-09-30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news.hf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